🗒️AI和创造力解放
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一、引言|星火初燃
最近我写了一个小程序:四千行代码,为了跟别人协作,使用的是两个我没用过的编程语言。按照过去的方式,光是学习这两门语言就要花去两个月,而写代码还要用掉一个月,并且前端几乎不可能在一个月内写好一个像样的界面。但这一次,在Claude的帮助下,我只用了三十个小时不到,就构建好了一个带有可用界面的完整的程序。AI给我们带来的,不只是一个解闷的工具,而是一场生产力的大革命。
二、技术的解放|人人皆可创作者
我的美术从小学开始就一直是最低分,设计一个界面、画一个logo对我一直难如登天。以前面对这种需求,我要么是去找外包,要么是去抄模板。但是找外包贵,很难调整,还要跟人打交道;抄模板丑,我还很难调整成我想要的范式。
事情在2024年迎来了转机:Anthropic发布了Claude 3.5 Sonnet,这是一个在编程方面的大模型。在它的帮助下,让项目有一个好看的UI不再是一个困难的事情,只要你对它说出你的要求,它就能帮你满足一切。而在画图方面,先是OpenAI在2023年秋发布的DALLE3具备了一定的带文字生成能力,我的一个项目的Logo就是用它做的;再是在2025年3月份,GPT4o的原生图像生成能力发布,真正实现了降维打击。一夜之间,ChatGPT再次爆火,设计圈鬼哭狼嚎,就连现在不少的梗图都是用它生成的,效果可以说是天衣无缝。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,不懂代码的人可以写程序,不懂绘画的人可以做界面,专业能力建立起来的鸿沟正在快速地弥合——你只需要有想法就行。
而AI不仅解决了能不能,还做到了好不好。本来我写两百行代码可能需要一个小时,现在我只需要把要求输给AI,然后去喝一杯咖啡,AI就能帮我写好这些。在这种十倍甚至百倍的速度提升下,一个人写一个项目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:你只需要指挥一堆AI帮你干活就好。有人用“Vibe Coding”(氛围编程),即完全跟着感觉走的编程,来概括这种新的开发范式。
在这个时代,我们迎来了比蒸汽时代还要重大的一次解放:对人创造力的解放。你不需要有技术,甚至不需要懂技术,你只需要有创造力,你就可以平地起高楼。“外行指导内行”以前是贬义词,现在却真切地描述了现在我们使用AI的状况:我们这些外行、甲方,在用自己的想法去指导内行:AI。
三、火光背后|创造力的平权与滥用
"几乎人人都认为自己能够思考,在某种程度上,无论是好是坏,都能够有效的思考。相反,只有很少的人能够想象自己是诗人或者话语的锻造者。但是一旦思想超越于风格之上,大量的人便涌入了小说。" —— 加缪《西西弗神话》
加缪的这句话早已说明了一个现象:当一个市场失去了门槛,就会进来良莠不齐的东西与存量竞争。AI让开发者能够以一人之力完成一个项目,却也让营销号洗稿、水文变得轻而易举。还记得Deepseek R1刚推出的时候,无数人惊叹于它的惊人的文采。但是不到一个月,Deepseek R1写的文字便充斥了网络的各个角落,甚至冲到了线下,出现在演讲稿里。少量的粪臭素是香的,大量就变成臭的了;同样,大量的Deepseek R1也让人唯恐避之不及。有人说,文采来源于陌生感,但当我们天天接触,陌生感便不再存在。剥去了文采的外衣,就暴露出了这些水文中贫瘠的想法;而把这些想法用AI打包成罐头商品再摆到货架上这个想法,就更令人作呕了。艺术没有好坏,但有高下,想法也是。好想法用简单的装饰也可以被人称道,差想法用华丽的外衣也会散发出腐臭味。
我经常看深圳市教研员葛福安的文章。他算是接触Deepseek比较早的一类,我开始看他也是因为他的一些指导Deepseek写好作文的文章,中间他的指导和思想经常能给我一些启发。可是渐渐地,他的更新频率越来越快,我却越来越难从他的文章里寻觅到让我眼前一亮的东西,满屏的Deepseek,密不透风的辞藻掩盖了里面的思想,我甚至有一次跟别人抱怨:葛老师的文章现在看个标题就足够了。这说明了另一件更加可怕的事实:哪怕你的想法特别好,AI也有可能会削弱你的想法,甚至将你的想法盖住。哪怕你的思想如钻石一般透亮,也未必能够发出足够的光。
四、与AI共生|重拾人之本真
工业革命之后,市场上充满了便宜好用的工业品,但富豪们却去追求手工制作的产品。在我们对完美的追求达到了一个极限之后,我们掉头去追求不完美——这无疑是一件吊诡的事情。但这正体现出了我们对人的异化的排斥,希望重新拾回人性。而这波AI浪潮也让我们重新去开始寻找人的情感和温度。对AI的狂热,给了我们一个机会,让我们去探寻到底什么才是人最本质的东西。
我当然不是说我们要完全抛弃AI,回到前AI时代。我们当然要接触AI,还要深度接触AI,去认清AI的优劣处,从而跟AI相伴相生。在Deepseek的浪潮推动下,许多学校都开始了自己的AI探索,比如我们学校就三天两头发AI驱动教学,AI赋能课程。但如果拿中国汽车的发展做比,那我们还处在拿市场换技术的阶段。我觉得我们真正要做的,是把我们的教育从背诵、默写,转移到提问、思考。借着这股创造力解放的东风,让学生能够真正发挥自己的创造力,去探索世界,改造世界。我也相信,在大浪淘沙之后,我们也能淘出像比亚迪之于国产汽车一样,真正适用于AI时代的教学方式。
很难说这是不是巧合:在双减的背景下,AI迅速发展;而在AI发展的推动下,双减又有了更进一步落实的空间。双减的起源是人口红利消失殆尽,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将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,而人才红利更需要人的创造力而不是死记硬背的能力。AI的横空出世,更放大了人的创造力在其中的作用,从而真正解放了我们死记硬背的需要,也就推动了教育改革的深化。
五、结语|火炬传递,照亮未来
"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,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,在那里,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。" —— 马克思、恩格斯《共产党宣言》
建设一个人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的社会,是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。而AI无疑帮我们往这个目标跨了一大步。过去,人们可能有好的想法,却受制于自己的能力,只能停留在脑海中;现在,有了大模型的帮助,只要你能表达出你需要什么,你能让它落地。
AI的发展,并不意味着人类社会已经走到尽头。恰恰相反,它为我们开启了一个新的起点——向一个更公平、更开放、更鼓励每个人去创造、去改变的社会。如果说过去是少数人改变世界,那么在AI的时代,每一个人,都有可能参与其中,留下自己的痕迹。
AI已经为我们点燃了火把,轮到我们拿着火把去照亮世界了。